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商機”的游艇產業,近日迎來政策利好。近日,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推動游艇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下稱《行動方案》),指出力爭到2027年,全省游艇登記數量達4000艘以上,游艇及關聯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以上。
12月5日,為貫徹落實《行動方案》、乘勢推動全省游艇產業高質量發展,“廣東省游艇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政策解讀會”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游艇碼頭舉行。此次研討會由廣東省游艇行業協會主辦,來自政府部門、高校、業界的共80余人參會,共同探討游艇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抓住政策紅利,發揮產業和市場優勢
“作為國內首個由省政府出臺的游艇行業行動方案,《行動方案》給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政策支持。“現場,廣東省游艇行業協會會長王照云指出。
據悉,《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力爭到2027年,全省游艇登記數量達4000艘以上,游艇及關聯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以上。此外,其在游艇租賃、提升安全監管和管理水平、保障措施等方面給予了明確的指導方針。
政策紅利也為市場投資帶來新機。據王照云介紹,《行動方案》出臺后,他已經接待了七批來訪客戶,其中有三批來自海外。“國際游艇制造業、投資商都看好廣東游艇產業的發展前景,積極尋求合作機會,為產業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發展游艇,廣東向來擁有行業基礎。多位與會嘉賓指出,廣東制造產業優勢突出、位列全國第一梯隊,在此基礎上游艇制造業集群已初具規模。據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當前全省游艇重點制造企業共有32家,零部件產業亦不斷完善。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以及龐大的消費市場,均是游艇發展的肥沃土壤。據悉,目前廣東已登記的游艇共計2200艘,登記量于近兩年呈快速增長態勢。
不過,基于行業本身特性及發展特點,系列問題也不容忽視。作為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產業,游艇的管理涉及多個部門、需形成合力;產業配套設施支撐力仍需加強。其他挑戰還包括:業態體驗較為單一、且價格偏高,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開發等。
安全是游艇產業發展的第一考量。《行動方案》指出,要提升安全監督與管理水平,包括加強游艇活動應急力量建設。記者從廣東海事局現場發言獲悉,后續將推進游艇全航程的動態感知、水上通訊保障。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持續關注與跟進游艇發展情況,“(游艇)發展潛力在水下,制約卻在岸上。”他建議完善多元化安全監管機制,利用岸線規劃合理布局業態、強化基建。省交通運輸廳負責人則表示,將集聚游艇租賃管理辦法的制定,重點對責任人、游艇安全問題進行明晰和劃分。
業界人士分析稱,廣東游艇制造產業基礎雄厚,消費市場龐大,有待進一步激活游艇消費市場,讓游艇旅游成為大眾休閑旅游的一部分。
借鑒電動車發展思路 創新研發開拓市場
新的市場機遇下,企業如何發揮潛能、更前一步?會議現場,來自高校,以及游艇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多家企業代表展開探討。
華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廣東省船舶與海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陳超核指出,當前游艇發展呈現出“新賽道、新優勢、新格局”的特征。在研發層面,與其與國際拼設計、拼價格,不如另辟蹊徑,將重點放在綠色、智能、大眾化的元素上。“不妨借鑒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提升這些領域的國產研發能力,可能會實現彎道超車、甚至反向出口。”他表示,《行動方案》明確支持企業面向國內大眾化消費需求研發標準產品,對船舶創新研發提供了積極的引導。
創新正是游艇發展的關鍵詞。《行動方案》指出,要提升碼頭設施智能化水平;擴大消費市場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廣東特色的游艇旅游線路和體驗項目。對此,在粵企業也紛紛展開探索、實踐,比如廣東天域游艇有限公司,每年會對舊款船型進行迭代升級,一年研發投入平均超過營業收入的6%。公司總裁于海城指出,接下來他們還會加大創新投入,在船型新能源化、低碳化以及大眾化領域做更多探索。
同樣自帶創新基因的,還有零度新能源科技(廣東)有限公司。聚焦無人駕駛新能源船舶研發,他們將無人駕駛新能源游船免費投放至景區、市政公園場景內,幫助景區公園降本增效,其輕巧時尚的造型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打卡體驗。據介紹,該智能游船已在廣州、佛山、天津、武漢等多個城市的市政公園投入運營。在他看來,廣東提出大力發展水系旅游,為游艇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產品布局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指導與支持。”公司董事、副總裁吳凌建議,企業也要懷著開放的心態,把握好在粵的發展契機。
來源: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葉綺涵 周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