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3810684223945.png 1.webp.png]()
新快報訊 花地接花津,四時皆似春。12月6日,荔灣區在1906科技園舉辦2024年荔灣區花卉產業招商對接會。會上,荔灣區招商和農業部門與相關花卉協會及頭部企業簽訂11份戰略合作協議,荔灣與花都兩區農業部門簽訂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
深耕厚植 扮靚“千年花鄉”底色
荔灣區素有“千年花鄉”之稱,花卉種植歷史可上溯至宋代,是全國著名的花卉集散地之一。目前,荔灣區共有廣州花卉博覽園和嶺南花卉市場兩個大型花卉交易市場。
位于荔灣區海龍街和中南街的廣州花卉博覽園,占地面積近3920畝。此前,通過投資近3億元,對園區進行整體建設和打造,加速廣州花卉博覽園的建設和發展,確立了全國最大的花卉集散中心地位。作為集花卉、園林、綠化和各類花卉園藝配套產品于一體的大型批發市場,園區及周邊區域集聚大小不一的各類花卉園藝企業近5000多家,年交易額近10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盆栽花卉集散中心。
作為全國第二大鮮切花交易市場,嶺南花卉市場地處荔灣區石圍塘街,以鮮切花為主,分設盆景區、鮮切花區、物流區、花卉培植存儲區、仿真花區,商鋪1500多間,室內鮮花和盆栽攤檔2000多個,鮮切花品種超過40多個大類、數百個品種,出口量約占全國的30%、進口量約占全國的40%,日銷售量約150萬枝,日均交易額達500萬元,年交易額20億元以上。
集智聚力 賦能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進行主題演講,為助力荔灣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針對目前花卉產業存在的設施技術較落后、產品質量不高、附加值挖掘不夠等問題,廣東省花卉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曾宋君分享了如何利用科技進步去解決這些問題,增強花卉消費意識和消費能力是行業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之一。
聚焦荔灣區花卉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研究員、教授級園林高級工程師王代榮提出了要重塑芳村花卉品牌、加強花卉市場信息服務引領、開拓細分市場等建議。
“打造中國花卉賦能平臺”“超輕無土柔毯式立體綠化打造都市森林”“國產貨代替進口貨勢在必行”……現場,廣州易好園藝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友、草木計劃(廣州)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華南總部負責人彭影彤、北京易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聞哲、廣州我愛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福昆分別進行主題演講,分享了各自心得和獨到見解。

廣州我愛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福昆發言。
深耕花卉電商的張福昆認為,國產貨代替進口貨勢在必行,隨著國內種植技術的不斷提升、品種培育的加速推進,以及對本土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國產花卉正迎來屬于自己的時代。
擦亮品牌 推動荔灣花卉產業再出發
接下來,荔灣區將加快實施“花卉產業品牌發展戰略”,建設更高能級、更高水平的全球花卉產業集聚中心。
整合“服務”與“消費”。加快出臺《廣州花卉博覽園花卉產業發展規劃》,建設集展貿、直播、酒店餐飲等為一體的花卉交易大廈,努力打造全國花卉總部經濟區。推動嶺南花卉市場升級改造,建設功能完善的嶺南花卉綜合大廈,打造廣州花卉市場流通中心,增強在全國花卉市場中的定價權和話語權,推動花卉產品交易服務升級為生活體驗與藝術欣賞融為一體的綜合服務。
融合“傳統”與“時尚”。以花元素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強化“花城”名片宣傳,辦好廣府年宵花市、“行花街”、水上非遺花市等傳統民俗活動。深入挖掘“花城”花卉歷史文化內涵,開發花卉文化創意產品。舉辦插花、盆景制作、組合盆栽等職業技能競賽,提高花卉園藝活動大眾參與度。
鏈接“我有”和“你要”。依托行業商協會,培育電商人才,把傳統優勢轉化為電商優勢,做優“線上+線下”交易平臺,支持線上平臺創新發展,推動市場向“傳統批發市場+花卉產業服務商”模式轉變。
來源:新快報記者 朱清海